服务热线:(0531)82316129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评案讲法
公司证券
合同纠纷
知识产权
刑事行政
前沿问题
综合民商
联系方式
山东誉实律师事务所
(0531)82316129
yslawfirm@163.com
honorlawfirm@163.com
济南市高新开发区舜华东路666号金智源A1座5楼
前沿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评案讲法 > 前沿问题 >

法官释法:出国“血拼” 风险重重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5-10-28 16:58  打印此页  关闭

    如今的出国旅游,与过去单纯“看世界”有了很大的区别,购物成了一个重要目的。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日,大批中国游客走出国门“血拼”。以日本为例,由于该国各大商场纷纷开通银联卡支付、开通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等功能,招揽中国游客。这个国庆黄金周约有40万名中国内地游客在日本旅游并消费达到1000亿日元,约合52亿元人民币,再次刷新国人赴日购物纪录。

  然而,境外购物并非“十全十美”。因为各国法律规定不同以及距离遥远等诸多原因,让境外购物风险重重。

  购物归国当心超额

  好不容易出趟国门,不少消费者立马就开启了“血拼”模式,除了满足自己所用外,还免不了帮亲朋好友代购一番,恨不得多装满几个箱子。但是不少消费者在归国时却又犯了难,这些东西该如何入境呢?

  2010年8月30日,我国海关总署发布《关于进境旅客所携带物品验放标准有关事宜》明确规定入境居民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物品,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(含5000元)予以免税放行,超过5000元的部门,经海关审核属自用的,超出部分将征税。

  此外,烟草制品、酒精制品以及国家规定应当征税的20种商品等另按有关规定办理。比如酒最多能带1500毫升,烟最多能带400支,如果是雪茄的话就只能带100支。像是刚上市的iphone6s手机就属于应当征税的商品,入境要缴10%的税。如果居民携带的物品数量超过了合理自用的范围,且未向海关申报或申报不实,不仅会被罚款,还有可能触犯刑法……

  去年圣诞节,杭州萧山机场就查获从西班牙入境回国的朱某,因携带劳力士、卡地亚等品牌手表、戒指数量远远超过自用合理数量,最终被以走私普通物品罪,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,并处罚金24万元,涉案走私的物品也全部予以没收。今年宁波导游刘某因替亲友代购,携带装满了76件奢侈品的三个箱子回国被海关查获,最终被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拘役6个月,并处罚金16万元,没收查扣的走私物品。这些案件的发生,正是因为不少消费者不知或无视法律规定,存在侥幸心理,最终自食其果。提醒出国旅行的消费者,境外购物数量和价值要在合理范围内,并且保留好购物发票,回国进境时对超过限额的情况要主动向海关申报,如果对出入境相关规定不了解,可以主动询问海关工作人员,切忌鲁莽行事。

  外国商品可能“水土不服”

  出国购买的商品自然是符合购买当地国家标准的,但由于各国规定不同,标准不一,有些产品未必适合我国消费者。比如电子设备,经常由于购买地与中国电压配置不同,造成使用不便,不少人只能再次购置转换器等工具进行使用;但如此“转换”容易出现电路短路、机器无法启动的情况,存在安全隐患。而且,此类境外购买的电子信息类商品,由于可通过序列号等信息显示并非国内购买,一旦出了质量问题,基本很难享受到国内市场的售后服务。

  另外,有些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含量标准与我国要求也不同,未必适合国人体质,长期服用可能造成副作用,一旦造成身体损害较难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。

  购物受损维权很困难

  一般来说,消费者和经营者如果是在国内发生争议的,可以通过和解、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、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。然而,对于境外购物归国后发生纠纷的,消费者在选择这几种途径时可能就会遭遇到不小的麻烦。

  首先,法律适用选择难。由于其境外购物的消费行为发生在外国,属于涉外法律关系,涉及国际法问题。

  其次,实践操作困境多。如果消费者选择和解或投诉等方式进行解决,仅是联系经营者一方就要花费不少精力,甚至还得再次飞回购物当地进行维权,花费远超过商品价值。如果消费者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,在现实操作中仍存有诸多问题:一是经营者主体确认难。在仲裁或诉讼时,需要研究由谁作为仲裁或诉讼的另一方,仅仅是确定经营者的主体资格、调取相关的主体资格文件就要费番功夫。二是送达时间长。涉外案件的送达程序较为复杂繁琐,时间较长,并且送达回复率和送达率低,也给纠纷解决造成了困难。三是取证成本高。特别是不同国家的检测标准等指标可能与我国不同,造成取证困难。四是执行不易。消费者还需向被告所在国申请承认执行该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,因各国规定不同,不少案件难以得到承认和执行。可见,一旦出境购物遭遇纠纷,维权之路将会变得漫长和艰难,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麻烦。

  因此,建议广大消费者在境外购物时要提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充分了解产品性能,了解合同内容,避免冲动消费,购物后保存好各类购物票据,一旦发生侵害合法权益的事情,应及时联系有关部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(作者单位: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 白 琳 )

 
 
稿件来源: 中工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