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(0531)82316129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誉实著述
公司证券
综合民商
刑事行政
投资并购
知识产权
其他
联系方式
山东誉实律师事务所
(0531)82316129
yslawfirm@163.com
honorlawfirm@163.com
济南市高新开发区舜华东路666号金智源A1座5楼
其他 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誉实著述 > 其他 >

倒霉的张蕴古——唐太宗法律故事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09-04-22 10:41  打印此页  关闭

前面说了两个倒霉蛋,一个是司法部的一个处长,一个是个“选人”,这两个人在史料里都没有名字,可今天我要讲的是另一个倒霉蛋,他不光在史料里有名字,而且对唐初死刑慎行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不过,说他倒霉,是因为他没有像前面那两位幸运,还是被太宗给砍了。
说他的贡献,是因为他的血给了太宗启示。
这个人是个法官,叫张蕴古。
官不小,按现在的级别看,应该是最高法院专职审委(副院长级)。
据《资治通鉴》卷一百九十三记载:
公元631年,河南沁阳地区有个李好德的人,据说也有点学问,但不知怎么精神失常后,到处胡说八道。
按说,当地人都知道他有精神病,说一些无厘头的话,没有人理就是了,他说的话大家也权当笑话,哈哈一笑散了,可这位老兄,偏偏说的是一些政治的事。
要说,现在也有人说些政治笑话,茶余饭后大家调侃一番,乐一乐,谁也不会当真,据说在美国还有专门设计政治笑话的人和机构,甚至有的政治名人还借机炒作,也都相安无事!
不过,这在1600多年前专制的唐代,政治也不是可以开玩笑的,现在也不敢随便说一些敏感话题,否则就会被屏蔽一样。
太宗皇帝再清明,也要保住自己屁股下面的宝座,就像我以前的博文说过的,皇帝什么都可以不管,但有一点,当有人盯着自己的椅子的时候,哼哼,那就不客气了!
这个李好德是个精神病,谁也不能指望他收嘴,于是有人就是听听,有人也就传传,大家可能谁也不会把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话当真。
不过,还是有好事者就告到了太宗皇帝那里。
太宗皇帝一听有政治谣言,这还了得,于是就批示最高法院去查查,看是否构成犯罪。
最高法院领导高度重视,立即派专职审委(大理丞)张蕴古专程赴河南调查。
调查结束,张专委立即报告:
“李好德这个人有精神病,症状很明显,还有诊断证明,按照法律规定,主体不适格,不构成犯罪!”
要说,按照法律规定,隋唐法律是相当人性的,年老的不构成犯罪,年幼的不构成犯罪,有精神病的不构成犯罪,年老的不杀,年幼的不杀,怀孕的不杀等等,还是不错的。
如果张蕴古的调查属实的话,李好德应该不追究了。
不过,这里要说的,就是那时法律随着皇帝的性子来的,他老人家是可以随便定罪杀人的。
这里张专委虽然是从犯罪构成要件去调查的,但的确犯了两点忌讳:其一,他未调查李好德说了什么政治妖言,是否确有其事;其二,他未调查这些妖言的影响力有多大,能否影响到太宗的椅子。而这才是皇帝关心的,而有没有病,不是皇帝想知道的。
因为,只要确为政治妖言,确有一定影响,即使有精神病,要灭了你,还不容易,即使你行为失常,定一个“妖孽”,也可以烧死你。
因此看来,太宗对张的调查是不很满意的,正当其犯闷的时候,监察部负责干部调查的副部长(治书侍御史)权万纪弹劾道:
“张蕴古老家在河南安阳,而李好德的老哥正好是安阳市市长(刺史),张蕴古这样报告,实际是在拍李好德老哥的马屁,放纵李好德,其调查的事实不实!”
权万纪是个爱打小报告,陷害他人的家伙,的确不是个好东西,历史有公论。
但这段话在那个特殊时期起了作用。
一是太宗正在纳闷张怎么不报告政治妖言的内容,这时权万纪说是因为李好德的哥哥在相州,就安阳做刺史,莫非和他有关,而张知情不报。二是太宗正想知道妖言有无影响力时,权说张蕴古老家就在河南安阳,而且在李好德哥哥的辖区,张蕴古也不回避,也不报告,莫非河南已经传得很厉害了。
这还了得,好你个张蕴古,欺君瞒上,一时血往上冲,大喝一声:
“把张蕴古推出去斩了!”
群臣愕然。
正当大家还没回过神时,倒霉的张蕴古,还没听明白权的弹劾,还在准备答辩词的时候,脑袋已经搬家。
张蕴古的脑袋送到宫廷,太宗这才后悔。
太宗这时回想权的话,一是张应当回避而未回避,但这里回避过于牵强;二是张的报告有阿谀之嫌,但这里注意没用包庇,而且是嫌疑,这本来大不了重新派人调查,何以掉脑袋,况且,该问的还没问清楚,就把一个部级干部给砍了,也怪可惜的!
于是太宗责怪各位大臣:
“你们怎么不汇报就给砍了?”
大伙说:
“您说的,谁还敢汇报的,况且您是死刑最后一道关,说砍了,谁还汇报,汇报还不在您这里审批!”
太宗想想,此话有理,但以后还是要注意的,于是下诏说:
“以后,凡是我定的斩立决,也要三次禀奏、反复汇报才能行刑”。
这一点还是要佩服太宗的,错了知道“亡羊补牢”,不像有些领导,错了也要硬到底,还要把不服而对的人给制住了。
后来在本年的十二月,太宗又颁诏,详细规定了普通死刑“五奏”规则程序,从而为唐朝少杀慎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只可惜,这条法令的建立,是在一个老实的蕴古尸骨之上的
话又说回来了,张蕴古的事给最高法院法官心理造成了很大阴影,张死后的6年间,很多法官还是不敢轻易轻判罪犯和释放罪犯。
直到637年,太宗了解情况后,要求按法律办事,加上这一年,房玄龄修旧律为新法,减轻处罚,这才真正出现了唐王朝司法公平、宽刑慎刑的社会局面。
 
原文: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,妄为妖言,诏按其事。大理丞张蕴古奏:“好德被疾有征,法不当坐。”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:“蕴古贯在相州,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,情在阿纵,按事不实。”上怒,命斩之于市,既而悔之,因诏:“自今有死罪,虽令即决,仍三覆奏乃行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