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(0531)82316129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党建文化
民建
学习园地
九三学社
联系方式
山东誉实律师事务所
(0531)82316129
yslawfirm@163.com
honorlawfirm@163.com
济南市高新开发区舜华东路666号金智源A1座5楼
九三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党建文化 > 九三学社 >

九三学社西南地区早期组织的建立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0-09-16 14:56  打印此页  关闭

    50年代,九三学社在全国地方组织不多。为此,社中央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打点布局,积极推进地方组织建设。西南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九三学社早期地方组织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。1946年参加革命、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、从事社务工作47年的何知凡曾经见证、参与与之相关的一些过程。我们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。现将专访内容整理、补充成文,以作史存。

    1951年9月:为了开好重庆分社成立大会,在税西恒同志的领导下,何知凡积极主动地开展筹备各项工作

    重庆是九三学社的发祥地。1946年5月4日,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,10月,九三学社总社从重庆迁往北平。同年10月27日,九三学社重庆分社成立。由于在重庆的九三社员纷纷复员离渝,重庆分社无形解体。重庆解放后不久,在中共西南局统战部的关怀下,九三学社重庆分社筹备小组正式成立,税西恒、谢立惠等9位同志为小组成员,主要任务是恢复成立重庆分社。

    1950年5月至9月,作为进步青年,何知凡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学习,毕业后分配到万县。当时农村正在开展减租退押工作,本来还要再往下分,但由于当地干部缺乏,他被留用万县百货公司秘书科,搞文字工作。解放前中共川东地下党员、时任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党派处处长的刘兆丰(后调任四川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省物价委员会主任)是他武汉大学同学和革命引路人,比较了解他。九三学社重庆组织要恢复成立,出于信任,刘推荐他参与这一工作。

    1951年7月,何知凡在接到调令后回到重庆,把关系转到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,党派处处长彭友今(后调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、第六届全国政协秘书长)亲自找他谈话,让他到市委统战部接受派遣。当时,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税西恒同志对恢复成立重庆组织负总责,他住在两路口新村五号。何知凡向税请示工作,税让他具体负责召开成立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。解放前加入九三的漆文定同志也参加了筹备,但没有具体安排。

    为了开好重庆分社成立大会,在税西恒同志的领导下,何知凡积极主动地开展筹备各项工作,在选择布置大会会场、草拟会议程序等方面,向税提出建议方案,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。制作横幅、设计签名缎面、组织摄影,都是找朋友帮忙。因为过去从来没有筹备过如此大的活动,忙前忙后一个人,他兢兢业业,生怕出什么差错。

    1951年9月3日上午,九三学社重庆分社成立大会在会仙楼的皇后餐厅隆重召开。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、重庆市副市长、市工商联筹委会主委、民建总会西南区办事处主委胡子昂,中共重庆市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杨松青,西南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高兴亚,中共西南局统战部秘书室主任林蒙,青年团重庆市工委书记曾德林,民革重庆市分部筹委会主委兼组织处处长李紫翔,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、民盟中央委员田一平,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、民建中央常务理事黄墨涵,西南局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、重庆市政府委员、知名工商界人士汪云松,西南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、重庆市工商联筹委会副主委温少鹤,九三中央代表严济慈、初大告等出席和应邀出席会议,杨松青、高兴亚、李紫翔、曾德林分别致贺词。《新华日报》、《大公报》、《新民报》、《重庆日报》等对大会进行了报道。

    下午,分社召开全体社员大会,与会人员代表22名社员推选税西恒、谢立惠、乐怡然、刘淳玉、漆文定、王克诚、谢秉仁为理事,柯召、王元吉为候补理事,组成理事会。1953年2月,分社召开社员大会,选举产生第二届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委员会,主委税西恒,副主委谢立惠、丁道衡。会议决定重庆分社机关设秘书处、组织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,“理事会”改称“委员会”。
1997年4月,九三学社重庆直辖市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。

    1953年初: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,九三学社重庆分社部分高校教师籍社员分别被调到成都、泸州,重庆分社直属基层组织随即在这两地建立

    50年代初,国家为了扩大培养建设干部,以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,在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,九三学社重庆分社部分高校教师籍社员分别被调到成都、泸州,重庆分社直属基层组织随即在这些地方建立。

    1952年11月17日,西南军政委员会对四川大学、重庆大学、西南工专等9所院校的化工系科进行调整合并,在泸州成立了四川化学工业学院。徐日新、叶以伦、张德亮、张洪沅、徐僖、谢秉仁、雷青云等教授及部分讲师,共9名重庆分社社员被调到化工学院。为加强与社员的联系,1953年初,重庆分社理事会派何知凡到泸州,在院党委的支持下,主持成立了重庆分社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小组,决定原重庆建院教授徐日新任召集人。

    1952年10月,重庆大学教授柯召、郑衍芬、周雪鸥调四川大学,傅世春、林廉卿、彭恕生调华西大学,冯继志、王锡五调四川财经学校。此外,社员朱鸿贤已于9月调四川省政府工业厅财务科工作。这部分社员到成都后,由冯继志负责联络工作。此后,受重庆分社理事会派遣,何知凡到成都与四川省委统战部沟通协商,于1953年1月9日正式成立九三学社重庆分社成都小组,以郑衍芬、冯继志为召集人。

    由于成都和泸州九三社员人数太少,两次小组成立都没有向社会公开。

    为推动组织的发展,1月17日,税西恒专程到成都,在成都市协商委员会会议室举行茶话会,邀请中共四川省委第一副书记李大章、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熊扬、民革四川分部筹委会召集人钟体乾、民盟四川支部临时工委主委彭迪先、民建成都分会召集人黄宪章、农工党四川省工委负责筹备人夏康农、青年团省工委崔雄昆,以及成都市部分专家、教授周太玄、刘承钊、刘为涛等进行座谈,冯继志、郑衍芬、林廉卿也参加了座谈。在会上,税西恒介绍了九三学社的历史、性质和任务,提出在成都建立支社的设想。刘大章当即表示:“九三学社在成都建立组织是适时的。在大建设开始的时候,更需要团结教育广大的文教科学技术工作者,继续改造思想,发挥最大的作用,在为建设祖国的共同目标下努力工作。”其他到会的同志也先后发言表示祝贺。至3月,经九三学社中央批准,九三学社重庆分社成都小组更名为九三学社成都直属小组,由九三学社中央领导。文藻青、郑衍芬任召集人,冯继志任秘书兼通讯员。

    成都直属小组刚成立不久,社中央着眼长远,决定在成都成立分社,并于1954年8月底,责成重庆分社派人到成都协助开展这项工作。由于何知凡一直从事组织工作,经社市委研究,并报社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同意,决定派他赴成都。

    在成都无论是建立直属小组,还是建分社,其社员都是在重庆发展入社的,彼此熟悉,难度不是太大。到了成都后,何知凡代表社中央直接与省委统战部联系,说明社中央的意图,介绍成都九三学社成员的基本情况,提出与社中央协商一致的召集人名单,并请求安排办公地点。省委统战部非常重视,从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,在确定召集人方面充分尊重、并同意采纳社中央和重庆分社的建议。作为组织筹建和成立大会总负责人,何知凡就成立分社具体事务工作与省委统战部充分协商,就召集人选与部分社员进行会前沟通,同时亲自起草开幕词、主持词等会议文稿。开幕词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九三学社成立的经过、九三的基本性质和今后的工作任务。

    1954年9月12日,成都分社筹委会正式成立。柯召任主任委员,文藻青、郑衍芬任副主任委员。成立大会非常隆重,大约有一百多人参加。随即,重庆分社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小组并入成都筹委会。

    1984年7月,九三学社成都分社更名为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。

    1956年11月:社中央常委、重庆分社主任委员税西恒到贵阳视察社务工作,并向社中央汇报了贵阳分社筹备工作情况

    1956年6月,九三中央派何知凡到昆明开展组织工作。为学习借鉴经验,在路过贵阳时,他顺便了解了九三学社在贵阳建立直属小组的一些情况。

    贵州省九三学社社员原仅有丁道衡教授一人。丁教授是贵州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文理学院院长、地质系主任,第三届社中央委员。1952年调重庆大学工作,后当选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副主委。1953年2月20日,贵州大学教授兼农学院院长、省农林厅副厅长罗登义由丁道衡和李承三介绍,经社中央组织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入社。1955年2月,社中央第三届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,成立九三学社贵阳直属小组,指定罗登义为小组召集人。

    1956年初,九三学社贵阳直属小组正式建立。9月,社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在贵阳筹建分社委员会,指定罗登义负总责,派社中央机关干部江镜涛到贵阳协助工作。11月,社中央常委、重庆分社主任委员税西恒到贵阳视察社务工作,并向社中央汇报了贵阳分社筹备工作情况。11月,社中央同意税的视察工作报告,决定以罗登义、张舒鳞二人为负责人,同时指定增加葛天回为负责人。12月,社中常会指定以罗登义为主委,张舒鳞、徐采栋为副主委,罗登义、张舒鳞、徐采栋、王庆延、葛天回、朱懋根等6人为分社筹委,确定筹委会委员名额为9人。

    1957年1月20日,九三学社贵阳分社筹备委员会在贵阳市省府路18号省政协会议室举行成立大会。筹委会有社员44人,建立了农学院小组、医学院小组、工业研究所小组、干部医院(省医)小组4个基层组织。参加成立大会的社员37人,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,省协商会副主席、省委统战部部长田君亮,民革省委主任李侠公,民盟省委主任双清,民建贵阳市分会主任陈职民等22人应邀出席会议。会议由江镜涛主持,罗登义作主题报告。在报告中,他介绍了社的历史,报告了筹委会筹备经过,提出了今后的目标和任务,代表社中央宣布了筹委会组成人员名单:主委罗登义,副主委张舒鳞、徐采栋;委员:罗登义、张舒鳞、朱懋根、葛天回、王庆延、张洪昌。周林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致词祝贺。

    1984年8月,九三学社贵阳分社改建为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。

    1956年5月:社中央决定由重庆分社派人到昆明协助成立分社。经社市委研究,并报社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同意,决定派何知凡去云南开展建社工作

    1956年5月,社中央决定在昆明建立一级地方组织(昆明分社),并要求重庆分社派人协助分社成立筹备工作。经社市委研究,并报社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同意,决定派何知凡去云南开展建社工作。

    到市委统战部开了介绍信,何知凡从重庆出发,乘班车取道贵阳。重庆到贵阳公路十分狭窄,弯道多,途经的九十九道拐经常发生翻车事故,沿途还有土匪出没,没出事还算万幸。到贵阳后,他稍作休整,再换乘班车到云南沾益,改乘小火车,总共走了5、6天,终于到了昆明。云南省委统战部的同志热情接待了他,并安排昆明小吉坡民盟省委机关的一间房作他的临时宿舍和办公点。

    解放初期,云南的九三社员有潘炳猷、许绍楠、彭德树。1956年2月,九三社员、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曲仲湘、讲师钱澄宇支援边疆,调到云南大学生物系任教。经社中央和中共云南大学党委同意,他们先后在云南大学发展了教授秦瓒、刘尧民,讲师徐文宣、郭树人为社员,并建议中央在昆明建立组织,便于开展工作,得到社中央同意。3月,九三学社中央直属小组在云南大学正式成立,曲仲湘任小组长,有来自文教、科技、医卫方面的社员,共11人。

    初到昆明,何知凡向省委统战部了解情况,交换意见,并重点做组织发展和领导班子成员考察协商工作。在组织发展方面,应他的请求,省委统战部提供了一个拟发展对象名单,大约50人左右,人员层次非常高。按名单他逐一拜访,每个人一般见三次面。由于很多人对九三学社是民主党派不太了解,甚至以为是学术团体,所以第一次见面,说明来历,介绍九三的基本情况,提出九三希望与之交朋友,希望他能够加入九三;第二次了解本人的工作、生活情况,征求加入九三后有什么期望和要求;第三次大部分就填表了。如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,没有一点架子,何知凡去拜访他,和他谈得颇为融洽,方国瑜是搞民族工作的,在云南也很有名气,他们听了介绍,十分看重九三,谈过两次就填表了。当然,因种种原因谈过后没有入社的也有。如在界别方面,民盟侧重文化、文教,九三侧重科教,二者高教界别有交叉部分。民盟联系过的同志,九三再联系,抹不开情面,就只能对他表示谢意。当时几个人分一批,成熟一批向社中央、省委统战部报一批,历时半年,发展了40多人。第二年反“右”,批“大发展”,何知凡有些紧张,但不害怕,第一,是奉社中央之命到昆明,第二,名单是省委统战部提供的,如果要批,省委统战部难辞其咎。

    在领导班子成员考察协商方面,云南省委统战部先征求何知凡的意见,提出建议名单,再由何报社中央审定。在主委人选上,当时有曲仲湘和秦瓒之议,曲是搞生物的,秦是搞历史的,两人都是专家,在当地都很知名,究竟取谁,省委统战部与何知凡反复商议,还是拿不准。后来几次向社中央请示,确定由秦瓒任主委。

    1956年12月1日,经九三学社中央批准,九三学社昆明分社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昆明胜利堂隆重召开。中共云南省委和省委统战部领导,民革、民盟地方组织的负责同志,全体社员共一百多人参加了大会。同时召开社员大会,推选秦瓒任主委,曲仲湘任副主委,方国瑜、刘文典、曲仲湘、李清泉、苗天宝、秦瓒、戴丽三为筹委会委员,宣布成立九三学社云南大学、昆明工学院、云南农林学院等4个支社和1个综合性科技小组。分社成立后,民革省委在希文巷借了一间办公用房,分社有了一个初期的活动点。1959年2月,九三学社昆明分社委员会正式成立。筹委会成立后,专门设宴感谢何知凡,并为他送行。曲仲湘转达筹委会的意见,希望何知凡留在昆明,继续做社务工作。经过认真考虑,何知凡婉辞了他们的好意,返回重庆。

    1983年9月,九三学社昆明分社改建为九三学社云南省工作委员会。(郭祥,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宣传处处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