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商家如此高频价格欺诈,事后查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――最高50万元罚款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 “隔靴搔痒”式的惩罚措施,才导致了商家违规事件的发生如同家常便饭。毕竟,这些惩罚性措施没有根本性的威慑力,一方面起不到惩罚的效果,另一方面也达不到警示后来者的目的。即使是因违规遭到罚款或曝光,但与违法经营所获得的利益相比,简直是“小巫见大巫”。
让我们再看一下年初发生在国外的一则商业案例。由于两大日用消费品跨国巨头――宝洁和联合利华在欧盟八国操纵洗衣粉价格,欧盟2月份对他们开出3.152亿欧元的巨额罚单。
近来,中国食品行业一再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,在拷问企业经营者道德良心的同时,企业违法成本过低、责任人侥幸心理过强也是重要因素。从事生产经营的商家,本性就是为了追逐利润。依靠温柔执法,很难催生企业的道德血液。对企业违法违规现象过轻处罚,容易纵容企业侥幸心理,成为滋生违法违规的温床。一旦犯了大错误而处罚不严,企业的逐利性必然驱使它继续铤而走险。
重罚可以让涉事企业备尝高昂违规成本之苦,也将对整个商业环境敲响警钟,让企图进行垄断等违法经营的企业不敢轻易逾越法规边界。我国的市场经济走到今天,所缺的已经不是竞争意识,而是法治理念。执法必严,违法必究乃是整顿当下市场乱局、信用缺失的“良药”“猛药”。否则,我们可能走进这样一个怪圈:发生问题,然后解决问题,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发生问题。
来源: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